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 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坏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面冷凝。
十九世纪中叶出现了机械制冷。推各布.帕金斯 (Jacob Perkins)在1834年建造了首台实用机器,它用乙醚作制冷剂,是一种蒸气压缩系统。二氧化碳(CO2)和氨(NH3)分别在1866年和1873年首次被用作制冷剂。其他化学制品包括化学氰(石油醚和石脑油)、二氧化硫(R-764)和甲醚,曾被作为蒸气压缩用制冷剂。其应用限于工业过程。多数食物仍用冬天收集或工业制备的冰块来保存。
二一十世纪初,制冷系统开始作为大型建筑的空气调节手段。位于德克萨斯圣安东尼奥的梅兰大厦是第一个全空调高层办公楼。 1926年,托马斯.米奇尼(ThomasMidgely)开发了首台CFC(氯氟碳)机器,使用R-12.CFO族(氯氟碳)不可燃、无毒(和二氧化硫相比时)并且能效高。该机器于1931年开始商业生产并很快进入家用。威利斯开利(Willisdarrier)开发了第一台商用离心式制冷机,开创了制冷和空调的纪元。 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卤代烃制冷剂相继出现,杜邦公司将其命名为氟利品(Freon)。这些物质性能优良、无毒、不燃,能适应不同的温度区域,显著地改善了制冷机的性能。几种制冷剂在空调中变得很普遍,包括CFC-11、CFC-12、CFC-113CFC-114和HCFC-22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共沸制冷剂。60年代开始使用非共沸制冷剂。空调工业从幼小成长为几十亿美元的产业,使用的都是以上几种制冷剂。到1963年,这些制冷剂占到整个有机氟工业产量的98%。到1970年代中期,对臭氧层变薄的关注浮出水面,CFC族物质可能要承担部分责任。这导致了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通过,议定书要求淘汰CFC和HCFC族。新的解决方案是开发HFC族,来担当制冷剂的主要角色。HCFC族作为过渡方案继续使用并将逐渐淘汰。